鵠(鵠)
⒈ 水鳥(niǎo),形狀像鵝,體較鵝大,鳴聲宏亮,善飛,吃植物、昆蟲(chóng)等(亦稱(chēng)“天鵝”):鵠立。鵠望(殷切盼望)。鵠候。
swan
形聲:從鳥(niǎo)、告聲
target
◎ 鵠
鵠
〈名〉
(1) 箭靶的中心 [bull's-eye]。如:鵠子(箭靶)
(2) 目標(biāo),目的 [target]
此其鵠惟在于刑,其刑惟在于任威斬?cái)?,而五官之大法無(wú)與焉?!卤搿渡眺薄?/p>
(3) 另見(jiàn)
◎ 鵠
鵠
〈名〉
(1) 通“鶴”。鳥(niǎo)名。鶴科各種禽類(lèi)的泛稱(chēng) [crane]
夫鵠不日浴而白,烏不日黔而黑?!肚f子·天運(yùn)》
越雞不能伏鵠卵。——《莊子·庚桑楚》
王昭楚妃,千里別鵠?!怠肚儋x》
大儀鵠發(fā)?!逗鬂h書(shū)·吳良傳贊》
(2) 另見(jiàn)
◎ 鵠
鵠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鳥(niǎo),告聲。本義:鳥(niǎo)名。指鴻鵠,又名“黃鵠”,俗稱(chēng)天鵝)
(2) 同本義 [swan]
青雀白鵠舫?!队衽_(tái)新詠·古詩(shī)為焦仲卿妻作》
脫籠之鵠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滿(mǎn)井游記》
(3) 又如:鵠卵(天鵝蛋);鵠韻鵠鵠(天鵝的鳴叫聲);鵠子(幼鵠)
(4) 古地名。在今山西省聞喜縣附近 [Hu]
素衣朱繡,從子于鵠?!对?shī)·唐風(fēng)》。毛傳:“鵠,曲沃邑也。”
◎ 鵠
鵠
〈動(dòng)〉
(1) 治理象牙 [dress aphal]
象謂之鵠。——《爾雅》。郭璞注:“鵠,治樸之名?!?/p>
(2) 佇立如鵠,引申為等候,企盼 [wait]。如:鵠立(鵠鳥(niǎo)延頸而立。形容佇立盼望);鵠企(延頸企盼);鵠侍(在旁侍立)
◎ 鵠
鵠
〈形〉
(1) 白色 [white]。如:鵠袍(舊時(shí)應(yīng)試士子所穿的白袍);鵠發(fā)(白發(fā));鵠纓(白色的垂帶);鵠鬢(白發(fā))
(2) 通“浩”。大 [great]
鵠乎其羞用智慮也?!秴问洗呵铩は沦t》
(3) 另見(jiàn)